2017年入夏以來,全國各地連續經受高溫考驗,多個城市最高氣溫超過了40℃,朋友圈開啟了高溫刷屏模式,讓廣大朋友真是煩躁不已。

在這個烈日來襲的夏日,我們只能靠著空調過日子。很多網友都在評論,說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既然我們說到空調,那我們在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和安逸之時,不妨回顧一下那些年,空調在中國的歷程,向一步步給我們帶來涼爽而制造出空調的行業以及工程師致敬。
那些年,我們的空調
中國人制造空調的歷史始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為上海冰箱廠首次研發成功我國第一臺窗式空調,但是,因為是第一次研制成功,當時僅供一些特殊部門使用。
1974年,泰州市無線電元件九廠(春蘭集團的前身)根據客戶的訂貨要求,研制出第一臺春蘭窗式空調CKF-3A,商標為“雪松”。

1988年,由我國自主生產的國產分體壁掛式空調KF-19G1A在華寶空調廠誕生,取名為“雪蓮”,寓意著如蓮花般純潔美好,又可以用戶帶去清涼。

自此以后,拉開了我國空調由窗機向分體式空調產品過渡的序幕。
在2000-2013年這12年期間,國內空調行業的發展可謂是高速發展,在歷史上成為濃墨重彩的一頁。在這期間,產品逐漸步入成熟,品牌陣營也開始迅速擴容。

在家用空調出現后,供不應求可謂是早期國內空調市場最基本的特點之一,大量存在的外部機使得工廠訂單供不應求。此時不光中國空調器生產企業增資擴產,外資品牌也開始進入了中國市場。
2003年,這次是空調5年來首次出現了虧損,原因是因為受到原材料漲價、非典疫情、連續降雨以及巨大庫存的影響。為了盡快消化庫存,各大賣場開始輪番上演價格戰。

2003年8月,南京某空調銷售柜臺上的標語—“空調大戰”
2003年空調業整體銷售量比2002年僅增加1.16%,銷售收入減少了17.01%,中國空調產業的利潤率呈現出急劇下滑的趨勢。
2009年起,產業政策開始對變頻空調進行傾斜。這為變頻空調在國內市場的普及提供了政策助力。2010年1月開始,變頻空調納入了“家電下鄉補貼”范圍,實現了變頻空調的普及化。

近30年來,空調行業極劇發展,從高端產品定位開始走向了全民都能使用的產品,從賓館一步一步走向了家用。如今,再看看我們所使用的空調,從柱體的也逐漸變為更加高貴的圓柱形設計,并且價格也更加的平民化,讓每個人都能使用的起空調。空調的升級和普及,是中國社會生活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是家電行業飛速發展的縮影之一。
空調行業,雖然路途仍然是步履維艱,但,前輩們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一步一步走了過來,相信我們,還會將它變得更好,更加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