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家電退稅了。這顯然是對于原裝進口家電產品,是一件大好事情。只不過,當前中國家庭消費者對于洋品牌的認同感,對于原裝進口的信賴度,正在快速下降。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應該警惕進口家電產品搶奪中高端市場。
作者:池海
在很多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中,博世西門子、索尼、米勒等外資家電品牌代表了高端高品質,但同時也是高價格。如果說,之前因為高價格的原因,外資品牌喪失一部分的消費市場。但是現在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升級,以及進口稅率下調,價格或將不足以成為外資家電品牌引爆的短板,由此中國家電品牌要面對的競爭壓力驟然增大。
近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最新公告:自2017年12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其中,部分消費品進口暫定稅率調整涉及生鮮、干果、肉制品、酒水、藥品、生活用品以及家用電器等。
在家用電器領域,此次下調進口關稅的品類不少,包括空調、冷柜、電動剃須刀、咖啡機、電飯煲、面包機、智能馬桶蓋、飲水機等29類。這些產品2017年最惠國稅率普遍在15%~35%之間,調整后暫定稅率在10%~17%之間。降幅之大,可以說超出了不少喜歡海淘家電消費者的意外。
其中降幅最大的為電熨斗,從35%的最惠國稅率降為10%;智能馬桶蓋的稅率也由32%降至10%。進口空調降幅較小,不過也有5個百分點。可以說,這種關稅下調,將會帶來中國家庭和消費者在選購這一產品時,更有彈性。
所謂關稅暫定稅率,是在海關進出口稅則規定的進口優惠稅率和出口稅率的基礎上,對進口的某些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原材料和機電產品關鍵部件,以及出口的部分資源性產品實施的更為優惠的關稅稅率。
這也意味著,關稅下調進口家電的成本將下降,帶來的結果就是市場價格擁有更大的彈性空間。由此,定位高端甚至奢侈品定位的家電產品,會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那么最直接的結果可能是價格下調,對與處于競爭關系的中國家電品牌可算不上一件好事。
近年來各國政府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為恢復美國制造業,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已經開始向韓國雙雄三星、LG生產的洗衣機開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對超過120萬臺的韓國產洗衣機征收50%的關稅,以保護本土的洗衣機企業。此時,中國卻采取降低關稅,無疑引發了消費者的興奮。
過去對于中國來說,向進口產品征收高關稅曾經是保護中國制造的必要措施。如今,隨著中國家電企業的高端化、品牌化等結構性轉型升級,消費升級下的中國高端家電市場中也出現越來越多中國品牌的身影。進口家電關稅下調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說算是喜憂參半。競爭加劇是一方面,但是也促使中國品牌加快向高端轉型的腳步。
盡管去年中國消費者還曾上演到“日本搶購馬桶、電飯煲”這樣略顯尷尬的熱鬧戲份,但是相信隨著中國進一步調整進口產品關稅,以及中國制造的不斷強大,中國品牌能成為全世界爭相搶購的高端代表。這既是讓中國家庭受益,也是倒逼中國企業加快高端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