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間,液晶一直牢牢占據著電視主流市場,體積輕薄和更大的顯示面積意味著CRT電視終將被液晶所徹底取代,而早年間的預測也已得到了終端市場的驗證。但是進入到2016年以來,傳出了不少關于液晶時代終結的聲音。OLED技術憑借自發光特性、色彩真實、零延遲、無限對比度、極致超薄、柔性顯示等特性,被認為是取代液晶的最佳選擇。

液晶已走向窮途末路?
韓國作為世界面板強國已經率先采取行動,先是LG Display最近關閉了龜尾市的5代線P4工廠,這是繼3.5代線P2工廠后又一個關閉的LCD產線,預計在年底之前,4代線P3工廠也將關閉。LGD預計在2020年之前,對OLED產業投資將達到180.8 億美元,廠房分別有位于坡州市的P10、E6,位于龜尾的E5,以及一座位于中國廣州的OLED廠房。

LG Display全面發力OLED
此外韓國另一大支柱企業三星旗下的Samsung Display也連續三年關閉一座7代線面板廠和兩座5代線面板廠,并且在韓國建設兩座大規模OLED面板廠。單是在今年,三星就拿出88億美元的資金擴大產能,并且把一些原有的液晶生產線改造為OLED面板生產線。

Samsung Display大規模建設OLED生產線
從兩大巨頭的動向就可以看出,韓廠正在加速淘汰中小尺寸LCD面板,向OLED屏幕轉型的趨勢非常明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雖然一直都非常符合發展的規律,但就目前來看,OLED想要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液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同時韓系廠商因為產能的調整無法供應足夠的液晶面板,這也讓全球液晶市場的格局發生了改變。
液晶仍有生命力 國廠迎來新機遇
雖然OLED已經成為未來面板發展的新方向,而且全球的面板廠都在積極布局,但是在短期內OLED受限于制造工藝還是產能都無法徹底取代LCD。對于液晶電視的商業生命周期來說,至少還有5年的時間,尤其是在大尺寸電視領域。OLED由于成本和售價等因素,使得液晶市場仍然蓬勃。

OLED在結構上的優勢
去年三星在關閉一座7代面板廠之后,引發了40英寸電視面板供應吃緊,此次LGD又關閉液晶面板廠勢必會造成市場上面板供應結構的變化。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對于國產液晶面板廠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機遇。如果能夠抓這次機遇,將會有機會和更多廠商達成合作,同時也能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國產面板廠迎來了新的機遇
目前大陸面板廠京東方除了深耕小尺寸OLED面板之外,主要的產能均以8.5代線為主,也就是生產55英寸電視面板為主力,而目前擁有4、5、6代線,也就是中小尺寸生產線的只有友達、群創、彩晶與華映這四家中國面板廠。單從產能上來看,中國面板廠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在新型顯示技術不斷涌現的環境下,電視產業即將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韓廠集體轉型OLED技術為中國廠商帶來了商機,而液晶技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失去生命力;而OLED面板也不可能馬上爆發,成為整個市場的主導。但是不可否認,電視產業在未來的5~10年之間,必將會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