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從人口紅利逐步轉向人才紅利。
對涂料行業而言,人才是無形資產,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是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技術創新升級的重要主體。日前,高端涂料墻面定制服務品牌卡百利(中國)宣布捐贈千萬元用于幫扶退伍軍人再就業,同時設立“咱們工人有力量基金”,并啟動廣東涂料產業學院“飛龍在”基地,以“實訓基地+公益基金”雙驅動模式,為涂料行業培育更多技能傍身的大國匠人,助推中國涂裝事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卡百利捐贈一千萬元將主要用于退役軍人再就業,實現技能培訓、健康和職業保險等;同時,成立“咱們工人有力量基金”將主要用于培養退役軍人、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成為掌握一技之長的“裝藝師”,并推薦其就業;另外,該基金還用于為退役軍人和涂裝工人購置健康和職業保險,保障其無后顧之憂,并用于提升師資力量及基地管理干部的培養,以人才推動中國涂裝事業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表示:“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隨著中國經濟飛躍,技術創新為建材家居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樣也為涂裝工程帶來新的技術革新與挑戰,不管是當前智能化場景的家庭普及所帶來的新家裝需求,還是數字化建設賦予工程管理革新提效,在涂裝領域依舊需要依托“人”來進行品質打磨,匠人是涂裝行業急需的香餑餑。

在涂裝領域,“三分涂料七分工藝”,涂料產業不缺好產品,缺的是高素質匠人隊伍;作為藝術涂料頭部品牌及高端涂料墻面定制服務品牌,卡百利的品牌主張就是“墻面效果就是好”,并以“好產品、好色彩、好工藝、好榜樣”作為戰略陪襯;因此,卡百利需要大批技術過硬的涂裝工人,在專業領域上不斷提升涂裝技藝,最終為用戶呈現出更加完美的涂裝效果;事實上,涂裝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工人的工匠精神加持,裝藝匠人始終是涂企在新賽道注入充沛動力的核心力量。

與此同時,如何給這些裝藝師“預備役”提供先進的實踐場地,也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大問題;鑒于此,由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順德涂料商會、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質檢院發起,卡百利(中國)總部等12家企業單位聯合共建的廣東涂料產業學院“飛龍在”基地應運而生,它是一個集學校、協會和企業協同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大基地,可為產業工人提供“理論+實操”、“線上+線下”、“場內+場外”、“崗前+崗后”的全方位萬向學習通道,為涂裝產業工人提供職業標準培訓、技能認證,提升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為涂料行業和整裝定制行業統一輸出標準化、專業化的裝藝師人才隊伍。

廣東涂料產業學院“飛龍在”基地的建成,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許多領導嘉賓在參觀完“飛龍在”基地后,還特意發來“寄語”,希望“飛龍在”基地未來能夠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動中國涂裝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齊祥昭副秘書長就敦敦囑咐道:“從‘在紙張上小面積的施工實操’提升到‘真實墻面施工現場’,把平面變成立體式實操的培訓形式,讓學員不僅學會藝術涂料施工,還能學會墻面陰陽角和修補如何處理的真本領,‘飛龍在’基地是更加科學實在的干貨式培訓。”
國家涂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東)主任陳紀文也大力稱贊了基地的硬件裝備和軟件力量,尤其是污水過濾器設備,真正做到了零排放,保障學員的健康安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輕化與材料學院院長陳燕舞表示,“飛龍在”基地致力于打造成產教融合的育訓研用一體化的培訓基地,將為涂裝產業提供技能培訓,促進從業人員技能提升,為行業輸出標準化、專業化的涂裝技能人才,推動涂裝產業高質量發展。順德涂料商會羅宇會長則指出,“飛龍在”基地的建立,開創了涂料行業的基地培訓先河,推動涂裝人才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過去20年,中國培養了6000萬工程師,是全世界擁有工程師最多的國家,我國正逐漸形成人才紅利,對涂料產業來說,同樣如此;正如卡百利總裁王輝所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人才競爭是未來涂裝產業的重要賽道,有準備的企業必能率先享受人才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