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提出“高質量發展”戰略,中國經濟處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中國制造需要拋棄規模大、均價低的傳統做法,憑借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品牌,逐漸占領全球中高端市場。
而延伸到洗衣機行業,在目前行業頭部企業中,“低價多銷”的發展模式還要不要繼續走?如果跟隨國家戰略步伐,誰又能第一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品牌典型呢?
規模越大,對中國制造的傷害越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洗衣機超過95臺。如此高的保有率,意味著中國洗衣機市場已經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
據產業在線2020年數據顯示,中國洗衣機外銷總規模達2030.1萬臺,排名全球首位。從規模上排名,外銷TOP5品牌中,第一名美的,產出量609萬臺,第二名海爾256萬臺,第三名LG 201萬臺,第四名新樂174萬臺,第五名金羚149萬臺。

但細分到均價來看,外銷TOP 5品牌的均價就相差很大。第一名LG,均價為205美元。第二名海爾均價194美元,第三名金羚143.4美元,第四名美的113.9美元,第五名新樂70.2美元。這樣來看,LG賣1臺洗衣機,相當于新樂賣3臺,抵美的賣2臺。
產品結構均價最高的LG,全部是滾筒產品,均價自然高;而美的、新樂等以波輪、雙缸等低端產品為主,占比分別是61%、96.2%,均價自然低。與此同時,外銷以滾筒為主的金羚,雖然滾筒占比99.8%,但因以貼牌代工為主,外銷均價也低于LG、海爾。

而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實際上低價模式下的出貨量越大,對中國制造的傷害就越大。同樣,堅持低價多銷的發展模式非但不利于自身品牌發展,也與國家所提倡的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
出口均價低,已然不適合當前發展形勢
為何說均價低,已然不適合當前的發展形勢?
目前中國洗衣機行業存在兩種典型的模式。一種是貼牌和代工(OEM),均價低,但是出貨量大,體現出OEM在提振銷量、創匯等方面有很強優勢。但同樣也存在著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單價低,無法提升自身技術,更無法讓用戶知道自己的品牌。
中國洗衣機進入海外中高端市場,還有另一種模式,就是自有品牌的輸出模式。不過,這種模式對企業的技術、產品質量要求很高,同時還需要了解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并進行本土化創新和創牌。雖然自主品牌創牌前期困難,但通過將自身品牌價值輸出,對品牌發展有極大好處,產品的附加值也非常高。

通過分析,低價多銷的發展模式其實是消耗了中國的各種資源與紅利,為他國企業創品牌,雖然自己賺取到了加工費,卻不利于國家品牌的打造與建設。所以說,在目前的背景下,在保證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實現高出貨量才是洗衣機行業,乃至中國企業的新使命,而非繼續堅持“低價多銷”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