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爆出松下正式退出等離子面板、電視機生產業務后,曾經購買過等離子電視的用戶在售后維修方面屢屢碰壁。有用戶反映等離子電視壞了后,松下售后已經基本不存在。
對此,記者向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下”)方面進行求證,松下方面表示,“對于等離子電視的售后服務一直在正常對應,從未停止。”對于此次“售后”風波,松下第一時間在官網做出了回應,其在官網發表關于“松下等離子電視售后服務”的聲明中強調,包括松下等離子電視機在內,松下電視機產品完全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并嚴格實施維修退換責任。
記者了解到,2013年10月31日,松下董事會發表官方公告稱,正式宣布退出等離子面板以及電視機生產業務。彼時,松下承諾,將提供正常的保修服務。
事實上,不論是售后服務還是產品品質,松下不得不重視其在中國的口碑,隨著國內家電品牌日漸崛起,外資品牌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
中國市場占全球銷售額11%
日前,松下中國新任董事長橫尾定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在中國飛速發展背景下,企業必須調整經營策略,松下不應該守成,而是應該大膽地展開進攻,來擴大松下在中國的事業。”
事實上,中國是松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2016年,松下全球銷售額約合46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國市場達500億元,占到整體的11%左右。
根據松下日前發布的財報,2017財年第一財季(4~6月),松下實現營業利潤839.3億日元(約合7.59億美元),同比增加近17%。第一財季銷售額達到18.653億日元,同比增長5%,其中日本國內銷售額為8.490億日元,海外銷售額為10.163億日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各增長2%、7%。值得注意的是,松下第一財季凈利潤為488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7%。
松下在第一季度幾乎完成了本財年3350億日元營業利潤目標的四分之一,開啟了2017年度增收增益的良好開端。松下維持目標不變,高于市場預期的3442億日元。
“2016財年,松下中國業務構成中,約八成業務營收來自B2B業務,約兩成的業務營收自家電業務,今后我們將以B2B事業作為我們在中國事業的一個增長的引擎,同時我們還將加強家電這一塊,實現全領域式的增長。”近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松下方面表示。
同時,松下方面強調,“家電事業方面,2018年目標是實現133億元人民幣,并在外資白色家電品牌認可度打造NO.1的地位。”
談及在華業務的計劃時,橫尾定顯坦言,“面對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我覺得我們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車載事業將大幅貢獻利潤
有分析指出,松下利潤實現增長,得益于電池等汽車零部件業務的高速增長。松下正在將自己打造成汽車蓄電池、先進的電動汽車零配件和節能家電系統供應商,而從智能手機和低利潤率產品的價格競爭中抽身。
對此,松下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機電事業的穩固增長以及液晶面板和元器件解決方案事業的收益改善都大幅度貢獻于利潤的增長。除此之外也得益于移動解決方案以及AVC事業。在車載事業方面,收益較同期也有所微增,從2017年下半年,車載事業將會大幅度貢獻利潤。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松下現在已把賭注更多地放在電池等汽車零件領域。由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快速發展,松下、LG化學以及三星SDI等巨頭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
事實似乎印證,松下正在實施這一轉移。據媒體報道,2014年,松下與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合作建造生產鋰離子電池的超級工廠;2017年3月,松下成為了西班牙知名汽車零件廠商Ficosa的控股股東;松下還計劃與特斯拉在位于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太陽城公司下屬工廠共同生產高性能太陽能電池及模塊。
松下方面對記者表示,蓄電池今后仍是成長市場,松下將會以B2B為中心,在商業、基站、數據中心等可以發揚松下優勢的領域推出差異化商品。
就在近日,松下公布了防止疲勞駕駛的全新人工智能車載系統,預計將于今年10月與汽車制造商合作進行系統測試,如果反饋良好,明年這一技術有望正式上市。
松下方面對此表示,松下的檢測瞌睡系統及覺醒系統目前均已商品化,預計將會被應用于汽車、辦公、教育機器的制造商等。具體合作商目前還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