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廚房則見證了中國人烹飪方式的變遷。以前一鍋一灶三頓飯,吃飽就行;后來親朋好友聚會喜歡下館子,吃得好又有面子;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的普及、外賣業態的成熟,讓大家點一點就能吃到美味。
可以這樣說,廚房的變化緊跟時代的發展。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廚房又會發生哪些改變?12月16日落幕的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開發者大會上,海爾食聯網攜手廚師等組了物聯網首個生態“飯局”,給了我們解答。
“飯局”上具體聊了啥?其實好理解,既然叫開發者大會,自然是集結了美食開發相關的各生態方。海爾食聯網作為發起者,整合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新華網溯源中國等共同成立了海爾食聯網美食生態聯盟,打造大廚、生態、用戶三方共創的美食生態模式,吸引全國大廚進入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研發菜譜,讓用戶在家就能享用大廚的拿手美味。

不用去飯店排隊,在家就能吃大廚名菜
過去要想吃烤乳鴿、北京烤鴨這樣的料理,必須得去外面吃。因為這種大廚名菜對工藝和步驟要求復雜,用戶在家對食材的處理、烹飪的把控都很難做到位。
海爾食聯網是怎樣讓用戶在家就能做出大廚名菜的呢?就拿山東名廚王永貴的拿手菜烤乳鴿來說,這道菜選材中華信鴿,需要提前使用包含21種調味料和香料的獨創腌制工藝腌制三小時,再采用創新烹飪方式去皮烤制,好上色且不油膩。顯然,用戶在家搞不定這樣復雜的工藝。
而通過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用戶只需一鍵下單購買半成品食材,到貨后聯動烤箱智慧烹飪,就能復刻出烤乳鴿外焦里嫩、鮮香味濃的正宗風味。就像把王大廚請到家親自做的一樣,色香味俱全。
這個過程的實現,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將大廚的手藝數字化發揮了關鍵作用。對用戶來說,過去大廚才能做出來的美味,自己在家通過智慧網器就可以輕松復刻,再不用去飯店排隊。而對廚師來說,過去他們在餐廳里做飯,服務的只是來餐廳吃飯的人群,如今通過這個平臺,自己的“拿手菜”能出現在更多、更遠的用戶家中。

正是這種互惠互利的共享模式,讓眾多廚師踴躍加入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目前,全國23省100位大廚搶入平臺研發菜譜,經過精心篩選,烤乳鴿、老底子醬麻鴨、西北烤羊排、青芥焗牛扒、手抓脆皮香雞、蒜香烤比目魚、蒸烤箱焗鮑魚、剁椒魚頭這8道菜率先入選。這8道菜均出自全國粵菜、魯菜、江浙菜、西北菜等多個菜系的名廚之手,通過把這8道菜數字化,用戶在家就能輕松做出這些美味。并且,這只是第一批入選菜品,后續將隨著大廚的不斷研發持續迭代。
30+企業將高級料理半成品化,做飯極簡化
大廚名菜能走進普通家庭廚房的關鍵,就在于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將食材、菜譜、烹飪過程等都實現了數字化。用戶只是在智慧廚房場景中點一點,實際上聯動了整個食聯網美食生態聯盟的協同運轉。
以前我們吃正宗烤鴨得去北京烤鴨門店,還得排隊。現在通過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用戶只需通過冰箱大屏就可以下單鴨胚,鴨胚買到家后直接放到烤箱里,就能輕輕松松地把北京烤鴨做出來。
這個過程同樣是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的落地。除了將大廚繁瑣的菜譜工藝數字化,還有食品加工企業結合大廚菜譜生產出成品、半成品食材。而海爾智慧廚電則把兩者整合,融入到智慧廚房場景中。用戶只需要通過智慧廚房場景中的冰箱屏端或智家APP端下單,食材即通過冷鏈物流送貨上門。拿到食材,用戶可以掃碼查看溯源信息,吃起來更放心,再一鍵聯動智慧網器烹飪,就能做出跟大廚一個味的美食。

基于智家體驗云平臺,海爾食聯網生態中已接入平臺的8道菜品,將由30+食品加工企業進行工廠量化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廚師、食品加工企業、智慧廚房電器從毫不相干變得緊密相連。并且,擅長烹飪的廚師、更懂食材處理的食品加工企業首次被吸納到同一個海爾食聯網智慧美食平臺上,而這個平臺菜譜數字化、廚電互聯化、食品半成品化的實現,最終都是要為用戶提供一個更加輕松智慧的烹飪方式。
物聯網時代,傳統廚房烹飪必將發生質的改變。海爾食聯網為用戶描摹了真正便捷、美味、健康的美食生活場景。而通過不斷深度融合智慧網器、大廚、食材等各方生態資源,未來,用戶的做飯體驗、美食生活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