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內家居行業都經歷了什么?
中國定制家居行業現在到底有多火?儼然已成為家居行業的主流。除了行業內起步較早的品牌,大批行業外的企業也蜂擁而入。群雄逐鹿是常態,競爭在短時間內便進入白熱化。
回顧國內家居行業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從90 年代前,家具主要以手工打制為主,生產商多為區域性小型企業,到90 年代后,成品家具逐漸流行,制造效率提升,大型企業出現。再到2000 年以后,定制家居開始逐漸盛行。定制家居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及柔性化生產工藝、為消費者量身定制出的個性化家具。相比手工打制家具,定制家居品質穩定、環保性強;相比成品家具,定制家居具有空間利用率高、全屋風格統一、先進的落地服務等優勢。自此,國內家居行業在三十年內完成了由手打家具到成品家具再到全屋定制的變革。
同質化成為最大的弊端
目前,定制家居行業以年增長率高于30%的速度高速發展,各種弊端接踵而至。正因為行業的迅猛發展和準入門檻不高,導致行業內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門類雷同、設計偏向簡單,不斷涌現出抄襲優秀品牌的山寨貨。不同產品只是價格和品牌略有差異,款式和材質都大同小異。所以說,當今的國內定制家居市場尚未實現完全的個性化定制。同質化宛如一座“圍城”,困住了許多定制家居品牌企業發展的腳步。經銷商之痛
亂象叢生的家居行業發展歷程中,經銷商們可謂險象環生,步步為營。在定制風潮中的他們,發現想借此風潮分得一碗羹并非易事。大品牌市場飽和,小品牌影響力不夠,選品牌,難;進駐賣場的租金高昂,位置好壞與否也不一定能保證成交量,選店面,難;培養優秀的店長和銷售團隊,找到有想法有品位的設計師,難;落地生產和配送,保證產品高品質的同時壓縮生產周期,難。
由此可見,品牌經銷商們最急于解決的問題有很多。產品同質化最直接的影響了銷量,服務的不完善及過長的生產周期降低了消費者的期望值,難以開發黏性客戶;高額的運營成本,打擊了經銷商們本身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如何走出泥沼,跳出品牌方模式化運營盈利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同質化?如何另辟捷徑,整合資源,創立自己的品牌?是經銷商們的當務之急。
被蠶食的裝修建材行業該何去何從?
受定制風潮影響的還有傳統裝修公司以及建材行業。多數精裝修房收樓業主已經不再購買成品柜體,也不會第一時間找裝修公司做木工,而是選擇制造方便、服務到位、風格突出、安裝簡便的定制家居。定制產品個性化程度高的特點,不僅可以滿足不同的風格喜好,還能夠更好地解決空間收納問題。對于中小戶型的年輕消費群體,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家居”的概念已經在行業內流行,大的定制品牌整合了更多的產品類別,提供除衣帽間、衣柜、書柜、電視柜、餐邊柜之外,部分的家具軟裝配套:包括了墻飾、寢具、家具、木門、衛浴等品牌,打造了一站式家居消費。這種平臺模式,對傳統裝修行業和建材生產行業是沉重的打擊,使其不得不改革和轉型。面對定制家居對裝修建材市場的蠶食,建材品牌商們是靜觀其變坐以待斃,還是提升品牌另謀出路?
設計師們的困擾
定制家居行業的發展對設計行業同樣有著影響。消費群體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裂變出全新的市場需求。目前的家居消費市場,年輕人消費者份額越來越多,意味著個性化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在個性化消費時代,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無法打動消費者,感性消費大大地削弱了品牌影響力。
在此前提下,獨立設計師們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比起定制家居品牌提供的免費設計服務,獨立設計師們的方案更具品味更有藝術性,能完美地切合高端消費者需求。但是如何在市面上尋找高性價比的原材料供應商,精準傳遞設計理念的同時又能保證品質,是設計師們所尋求的。
知你所想 予你所求-意卡索
只要有需求,就應設法滿足。意卡索團隊看到了行業內層出不窮的問題和弊端,看到了品牌經銷商們的痛處,看到了裝修建材行業的窘迫處境,看到了獨立設計師工作室的煩惱,認為該有一套系統而完善的服務體系,有一套從前端到終端、連接上游和下游的方案,去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于是,整合一切可利用資源:有設計、銷售、落地生產的軟實力系統、有線上材料交易平臺,力求切實可行地解決實際問題。知你所想,予你所求,意卡索應運而生。
定制家居的概念在國內出現已經近二十年,也逐漸被國人了解和熟知。但是國內市場上的定制家居品牌,是否真正實現了個性化的完全定制?要打個大大的問號。高端消費市場需求雖已初現端倪,能匹配需求的品牌卻鳳毛麟角。意卡索的出現是必然而非偶然。意卡索的創立,也許只是一小步,只是一種全新商業運作模式的嘗試,是一種打通前端到終端全供應鏈的創新理念。但對于國內高端定制家居行業卻是一大步,勢必會推進高端消費消費市場的良性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利益增長,產生的影響和發生的改變將無法估量。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