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3月至紅4月,進入2018年以來,終端促銷的戰火在中國家電一線市場上加速燃燒,似乎已經成為行業的新常態。
熱鬧背后,正是美的、格力,以及海信、TCL,還有奧克斯、創維等一大批追求高增長、快搶位的廠商們,在新年度的目標任務重奪下,必須要通過促銷戰役和活動的提前引爆,倒逼整個市場銷團隊提前進入戰斗狀態,并激發整個家電市場銷售旺季的全面前置。最終通過“寅吃卯糧”提前鎖定未來的消費需求,以及“我吃你糧”主動搶奪原本屬于同行的市場商機。
市場就是這樣的殘酷,很多時候根本不給家電廠商留出任何思考的時間。就一個字:干。從馬上干、快點干,繼續干,反應出在市場整體疲軟、消費需求不旺背景,家電廠商的經營現狀。當然,這帶來了業績的增長,自然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透過紅3月的火爆開啟,到后期的低調收尾,所有家電廠商其實心里非常清楚,大量一線終端出貨并沒有完全進入用戶的家中,而是沉淀在經銷商的倉庫中。更為重要的是,在一輪又一輪的家電大廠商“收割韭菜”過程中,贏家永遠是少數人,更多的廠商只是在陪跑,并未真正抓住這一輪市場需求的搶先釋放。
其實所有家電廠商,當前心里非常清楚。不管對外面怎么說,智能化前景多美好,家電產業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消費需求整體并不強勁,首次購買、更新換代等剛性雖然存在,但與很多廠商所追求的兩位數、三位數的增長目標,差距甚遠。
在整個市場消費需求并不旺盛的背景下,當前一些市場的火爆和熱鬧都是被一批家電廠商通過活動、造勢炒起來的。很重要的是,就是電商平臺的貨,流到了線下經銷商的倉庫,而家電工廠的貨也流入家電分銷商、零售商的庫中。大量的貨積壓在一起,而不是分流進入各個用戶家中。這是火爆的真實另一面。
近年來為了應對外部商業環境的快速波動,以及商業風險的風云變幻,保證自身的經營安全和盈利穩定,一些家電經銷商、零售商們根據自身經營能力適當備貨,并沒有錯。這也帶來最近兩年來,傳統家電淡季的3、4月份會的銷售會提前火爆,從而讓守著老傳統的廠商們踏空一輪。
但是當前很多家電經銷商的備貨并非為了市場經營,而是為了滿足廠家的吃貨政策和促銷紅利,甚至還有一部分商家完全是為了賭一把、蒙一局。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特別是紅3月的市場搶奪過程中,一些家電品類市場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低價格拼殺,以及工廠出貨與終端出貨的逆差。這一局面當引起不少廠商的警惕。
因為很多家電廠商當前在紅3月、紅4月的市場引爆過程中,發力點并非用戶的剛需,或者個性化需求的鎖定,更多的還是面向零售商和分銷商的提貨擠壓上。換句話說,一些促銷活動的推出和實施,是為了配合商家提貨政策、提供獎勵兌現。并不是真正為了加速零售出貨,效果自然會打折扣。
不在最核心的用戶需求上做文章,繼續停留在同質化產品的低價格搶眼球,吃政策賭天氣,帶來的結果則是紅4月、紅5月都會難以達到超預期的市場引爆。更為重要的是,會給下半年的市場滾動式發展積累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很多家電廠商就這樣走到一個充滿糾結和困惑的十字路口,答案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