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家電業的發展都還算是比較平穩的,畢竟一個家中所需要什么家電,都已經大概固定了。而且近幾年,除了洗碗機、掃地機、空凈這樣的新生事物大家估計也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不過,說起變化,根據《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半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不包含3C產品)達到4213億元,同比增長9.7%,相比2017年的11.9%有所回落,但中高端產品在結構上的變化非常明顯。而家電線上市場2018年上半年規模達到1409億元,同比增長32.8%。然而,線下渠道在整個市場的占比還是相當大,具有絕對權重。

在這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目前消費者在選購家電的時候已經越來越傾向選擇高品質、高端、智能等類型的家電,說明大家都在追求消費升級。另外,產品結構的調整也更加凸顯產品在售后、服務質量等方面日趨重要。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仍然有三大嚴峻的挑戰等著家電業一一突破。
一、大量地山寨、參差不齊產品
雖然山寨產品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隨著這兩年電商平臺準入門檻降低,大量假冒偽劣的家電比如電視、掃地機、剃須刀等產品猶如雨后春筍般涌入消費者的口袋中。舉個很好的例子,正如前段時間被人瘋狂吐槽的拼多多就是如此,200塊的電視、9.9元的掃地機,你敢用嗎?實際上,真的有很多被低價蒙騙的消費者對這樣的產品進行了購入。然而,根據我們PConline的編輯實際探訪,發生這些所謂的“名牌”產品不過是來自一些村落小作坊。可見這些山寨產品的制作成本、門檻也是非常低的。
二、售后服務良莠不齊
除了上面的假冒偽劣家電,更讓消費者感到寒心的是,對某些品牌的累覺不愛。 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空調虛假維修的新聞,震驚了家電行業。空調等家電產品無病假修、小病大修的現象,不僅損傷了企業的品牌形象,更讓消費者有苦難言。七月份,上海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也公布了2018空調維修體察報告,顯示出大部分維修商都存在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的問題。
三、多種品牌行業競爭激烈
實際上,原本就在做家電的廠商仍然在做家電,而原本沒打算做家電的互聯網企業卻在跨界做起了家電產品。自從2013年樂視進入彩電行業后,小mi、暴風、風行等很多互聯網企業也開始進入家電行業。最新的消息顯示,不少主流手機企業也將跨界進入彩電市場,比如華為、OPPO、vivo等等。
據了解,雖然很多這樣的互聯網企業所做的家電產品只是貼牌生產,但是只要建立完好的品控機制,其實消費者也開心并且愿意買單。另外,隨著供應鏈、代工環節的成熟,終端制造相對來說已經沒有太高的門檻,產品和用戶的運營能力越來越成為品牌競爭的關鍵。
編輯總結:總的來說,家電作為一種消費剛需,這個行業勢必是一棵常青樹,但是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企圖切分這塊肥豬肉,因此各大家電廠商更應該做的是提高產品本質、售后服務,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