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工企業集中上市
繼2013年東鵬上市后,2014年陶瓷行業再次掀起上市熱潮,陶機設備、陶瓷墨水等上游供應企業也紛紛上市。
2014年年初,山東國瓷功能材料公司與佛山三水康立泰無機和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合作。
7月31日,廣東中窯窯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中心掛牌。10月27日,廣東摩德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
12月3日,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錄深交所創業板。借助資本市場完善企業資金鏈,擴大企業生產規模與效益,引進先進的管理生產經驗,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夯實基石,同時也對企業的良性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干法曙光
長期以來,國內建筑瓷磚生產均采用設備占地面積大、資源能源消耗大、廢氣與粉塵污染突出的濕法球磨制粉技術,為建陶行業生產帶來巨大的成本與環境壓力。
在國家一些設備企業的推動下,隨著干法制粉技術的誕生及成熟,將有望改變這一現狀。干法制粉環保效益突出,具有生產工藝簡單連續,所需設備少、占地少、投資少、產量大、生產效率高,用電不用任何燃料,可做到零廢氣、零粉塵排放等特性。以生產1噸陶瓷粉料為準,干法制粉比濕法制粉節能35%左右、節水70%左右、二氧化碳減排36%左右、節電12%左右,綜合能耗減少45%以上。
與此同此,隨著國家《新環保法》的實施,環保高壓之下,干法制粉工藝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曙光。
壓機出貨量同比下滑近30%
壓機銷售是陶瓷行業發展形勢的“溫度計”,能直接反映瓷磚銷售冷熱。相比2013年的建陶行業形勢回暖,陶企紛紛擴線增產,壓機等陶機設備銷售火爆,2014年呈現的是形勢急轉而下的巨大變化,建陶行業產銷遇冷,國內新建生產線大量減少。
國內最大型的壓機企業相關銷售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今年1月至7月,國內壓機銷售訂單量同比去年最高下滑20%以上,下滑現象普遍出現于全國各大建陶產區。但與此同時,壓機出口卻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高達80%以上。
分析人士看來,2013年瓷磚行業的火爆銷售形勢,僅是陶瓷行業近幾年的一次“回光返照”,未來在環保重壓、政策調控、產能逐步飽和等多方影響之下,低速緩慢增長,將是行業發展常態。據了解。2013年陶瓷壓機僅國內市場出貨量就達到1100臺左右,而2014年陶瓷壓機國內市場同比下滑幅度近30%,出口總量超100臺。
窯爐長度超680米
本報“陶業長征Ⅳ”——全國瓷磚產能調查活動小組在走訪廣西省賀州市陶瓷產區時,經實地調查發現,金門建材已建成的內墻磚生產線窯爐長度達680米,其產能高達6萬平方米。從2014年3月份開始動工,到9月份生產線已建成投產,窯爐長度達680米,主要用于內墻磚的生產,刷新了建陶行業的一項新紀錄。
據華信窯爐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河南、云南、廣西等地的幾家企業一樣,金門建材的窯爐也是由其建設而成。他還透露,這并不是他們建造的最長的窯爐,目前在建的一家陶瓷企業的窯爐長度規劃將再次打破680米的記錄。
7月底煤價跌至約700元/噸
價格在去年穩步下跌的煤炭市場,今年再次掀起“降價風波”。受國內煤價整體下行、物流運輸成本降低、多產區強制使用天然氣等因素影響,7月底,廣東地區陶企所用的煤炭價格最低已跌至每噸700余元,跌幅同比超30%。
2013年底,廣東地區陶瓷生產所用的塊煤(氣化煤)開始跌破每噸1000元的大關,2014年初為900多元,7月底僅為700多元。在此前的高峰時期,煤炭價格最高能賣到每噸1400元,甚至更多,如今的煤價至少同比下跌了30%。
事實上,煤價的大幅下跌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并不是令眾多煤炭供應商最為頭疼的事情。陶瓷行業大洗牌背景下的收款難,各產區的環境治理,強制使用天然氣等,更能給他們帶來致命打擊。
繼續推進并愈演愈熱的各產區“煤改氣”,在代理商們看來,盡管如一些地區的天然氣使用一直懸而未決,但在國內各大城市大力進行霧霾治理的背景下,“煤改氣”的落實似乎已是大勢所趨。
化工原材料價格變化無常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佛山氧化鋁企業了解到,目前氧化鋁市場價格在3200元/噸上下浮動,是5年來首次突破3000元/噸,也為5年來的最大漲幅。
氧化鋁價格在2006年前后曾達到達到最高峰時為7000元/噸,此后由于受國家政策、民營資本逐漸注入市場、國外市場開放等多種因素影響,價格逐漸下降,近幾年一直維持在2000元/噸以上,一直未能突破3000元/噸。直至今年9月,氧化鋁價格才有大幅度的上漲,近期氧化鋁價格在3200元/噸左右。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鈦白粉價格從2014年年初的13000元/噸下降至8000元/噸,下降幅度高達38%;氧化鋅價格則有較大上升,而硅酸鋯價格與銷量同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國產墨水均價跌至7萬元/噸
伴隨著墨水技術日趨成熟,產品品質逐步穩定,國內墨水企業數量不斷增多,國產墨水的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近日,記者走訪多家墨水企業,他們均表示至2014年年末,國產墨水市場占有率已遠超過50%。多家企業表示,2014年全年墨水的銷售量有很大增長,利潤空間卻縮小了許多,因此公司整體業績未能達到預期。據了解,目前進口墨水均價已跌破10萬元/噸,國產墨水均價約為7萬元/噸。
進口墨水在2009年時為60萬/噸,2014年年初均價則已降至在13萬/噸左右,年末則跌破10萬元/噸。目前,國產墨水均價約為7萬元/噸,極個別顏色墨水甚至跌破6萬元/噸。目前,國內墨水價格的下降在倒逼著進口墨水也不斷下跌,是其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國產墨水逆襲市場的有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