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林海投資集團董事長王圖海先生
曾有人問我,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電商無孔不入,你建那么多店鋪還有意義嗎?商業地產還有生存的空間嗎?
是的,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自從互聯網出現以后,它在很多領域以勢不可擋的氣勢“攻城略地”,互聯網商業、互聯網金融,乃至互聯網媒體,都展現出了不可限量的生命力,并且對這些領域的傳統經營模式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然而,這并不代表互聯網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行業,特別是商業地產。在互聯網時代里,商業地產生命力依然頑強。
商業地產在整個城市商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響應中央“積極發展城市經濟,做大城市產業,提高城市品味,解決更多人就業,幫助更多人創業”的號召,我們廣東林海投資集團秉著“推動中國城市商業發展”的使命,堅持“為創業者搭建創業平臺,幫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助更多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核心價值觀進入商業地產領域,相繼和廣東潤都集團聯合開發了紅都國際等多個商業地產項目,在推動城市商業發展、提升城市品味的同時,為數以千計的創業者們搭建了創業平臺,成就了創業者們的創業夢想。
世紀豪賭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商業地產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在“2012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頒獎盛典”上,因為未來電商發展與實體商業發展的話題,王健林馬云雙方約定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1個億,如果2022年電商份額占不到市場的50%,馬云給王健林1個億。中國兩大富豪一次并無約束力的調侃,被稱為“世紀豪賭”,成為網民茶余飯后議論的話題;2013年的“雙十一”,天貓支付寶成交額達350.19億元,支付寶成交額在第1分鐘即已過億元,6分鐘左右即突破10億元,這樣的數據令人驚訝,似乎也是互聯網完勝傳統商業的精彩典故。于是,有人悲觀地認為:互聯網這匹“狼”真的來了,互聯網將顛覆和取代傳統商業。然而,更多的有識之士卻在深思、探究因“世紀豪賭”所引發的深層次的問題。
互聯網確實顛覆了部分傳統行業。但是,互聯網真的會完全取代傳統商業嗎?先讓我們來看兩個數據:王府井百貨2013年營收增長10%;銀泰在2013年雙十一期間營收同比增長11%;2013年12月“首屆紅都國際萬人采購會”在余干縣紅都國際商貿中心規劃館廣場盛大舉行,兩天累積到場采購的客戶達1萬人次,成交額超過3000萬,紅都國際商貿中心的火爆與寒冷的鄱陽湖畔“冰火兩重天”,在商業地產界創下奇跡……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互聯網雖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但大型傳統商超仍傲立潮頭,一枝獨秀;王健林和馬云“世紀豪賭”言猶在耳,萬達和阿里的合作卻已拉開序幕;王圖海O2O互聯網體驗新模式也正式浮出水面,短期內即大見成效……
互聯網和商業地產同屬一個行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業地產跟互聯網不是兩個不同的行業,而是屬于同一個產業鏈,因為商業地產的商鋪、大賣場、店鋪等都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互聯網的平臺,為什么阿里巴巴要去收購大賣場和店鋪和一些流通企業,因為它知道,互聯網必須要有這個平臺,阿里巴巴一天銷售幾百個億,如果沒有這樣的平臺,那它的商品怎么運出去?怎么讓更多的人收到這些商品?這就需要物流體系,需要這些設施平臺,所以互聯網跟商業地產是分不開的,也就有了萬達跟阿里的合作。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曾在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年會上由衷地說:“我是第二次參加商業地產行業的年會,我們是外行,這個領域完全是個外行,第一次參加是三年前在青島,當時應邀參加這個會當時有點兒困惑,我說為什么會邀請我們參加商業地產的年會,我們根本不是這個行業的人。當時開了一天會,結束以后我說我明白了,搞了半天我們是同行,我們都是做商業基礎設施的。經過三年電子商務的發展,這個感覺尤其強烈了。實際上到去年我們就更進一步意識到,一個新的商業基礎設施可能真的在形成了。”
商業地產無與倫比的優勢:用戶體驗
互聯網和商業地產不僅同屬一個產業鏈,而且商業地產有諸多互聯網不可比擬的優勢。譬如用戶體驗。
有一位老板曾說:“我今年50多歲了,孩子們都長大了,都有了各自的事業,很少回家,老伴也不在,現在就我一個人住在20多樓,我晚上喜歡喝點酒,當然不是在家里喝,在家里喝,喝醉了就睡,這是酒鬼,我不是酒鬼,我要喝酒的時候,就跑到樓下的那個酒吧喝酒,酒吧有一種很好的氛圍,在這里可以邊喝酒,不僅可以欣賞音樂,還可以饒有興趣地觀看80后90后的愉快交談,自己的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這種感覺,這種氛圍,在家里是沒有的,所以我不喜歡在家里喝酒。同時,我還喜歡去超市購物,喜歡排除買單,因為我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
其實,這位老板所追求所需要的,就是一種體驗,這也是今天較為時髦的體驗式消費。這種體驗式消費,在互聯網上是找不到的,也是互聯網做不到的。體驗式消費不僅能讓消費者滿足心靈的渴望,面對琳瑯滿目的實物,還能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欲望。這就是商超、店鋪所體現的互聯網無法做到的優勢。
商業地產和互聯網完美融合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人們已時入了“微”時代,微信滿天飛,微營銷到處傳,微粉絲千千萬。“微”時代的到來,對商業地產來說,猶如如虎添翼。商業地產本來就集商超、百貨、餐飲、影院、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缺的就是信息傳播。酒店香也怕巷子深,如今,商超、店鋪紛紛利用微信這個工具開展“微”營銷,向附近“粉絲”發送商品信息、新品宣傳、熱點話題互動、優惠政策、促銷活動,在提高粉絲數量的同時提升粉絲質量和粉絲活躍度。粉絲們在看到自己需要的相關信息后,可以第一時間上網查看,然后去實體店體驗,再到線上下單完成交易,讓消費者即享受到了線上的優惠與便捷,又到實體店享受了購物過程的體驗,這種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也是單純的互聯網所做不到的。因此,互聯網、商業地產之間的關系,有如高鐵和飛機,有了高鐵,飛機一樣有人坐;飛機速度雖快,高鐵還是成了許多人出行時所選擇交通工具。彼此之間,雖有競爭,但并非可以取代,相反互補性更強。而互聯網發展如此迅猛,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傳統商業模式存在諸如銷售不透明、銷售不便利、信息閉塞等問題。現在,我們的商業地產通過互聯網這個工具,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從紅都國際商貿的火爆中,更可以看出商家們對商業地產未來的信心。
馬云與王健林的“世紀豪賭”結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場豪賭催生了“王圖海O2O體驗式智慧系統”營銷新模式,我們將互聯網非常完美地融入商業地產,服務于商業地產。因此,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商業地產來說,并沒有什么可怕的,互聯網只是商業地產的一個工具,是商業地產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正如王石說:“淘汰你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你不接受互聯網,是你不把互聯網當成工具跟你的行業結合起來……”
本文作者為廣東林海投資集團董事長王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