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國已接到相關申請計劃對中國瓷磚出口產品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一時引起陶瓷業界的極大關注。
金融危機余威未過,陶瓷企業也尚未從出口下滑的困境掙脫出來,而寄予厚望的新興市場卻也遭遇反傾銷的威脅。近日,泰國已接到相關申請計劃對中國瓷磚出口產品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一時引起陶瓷業界的極大關注。
昨日,記者從廣東省外經貿廳在佛山召開預警會議上了解到,此次反傾銷案“密謀”已久,早在兩年前已著手準備。作為重要的陶瓷出口區域,佛山可能涉案的企業高達百余家。
案情:
泰企要求對中國陶瓷發起反傾銷
特殊的背景下,國外反傾銷案件牽動業界人士緊張的神經。美國發動對中國輪胎特保案風波還未過去,上周又發起對中國無縫鋼管、銅版紙等四項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后經濟危機時代,與傳統出口市場頻繁的貿易摩擦讓出口企業開始頭痛。而作為新興市場的泰國此次也對中國的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更加引起陶瓷業界的關注。
記者從泰國擬對華瓷磚反傾銷預警會議上了解到,作為此案的申請人泰國陶瓷產業聯盟、泰國陶瓷工業協會,早在2007年就一直要求政府對中國陶瓷發起反傾銷。泰國陶瓷工業協會首先要求政府對地板磚、鑲邊磚、室內外墻外光面磚制定更高的質量標準,同時對包括地磚、墻磚、屋頂用瓷磚等發起反傾銷,產品的范圍幾乎包括所有瓷磚。
根據泰國陶瓷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泰國從中國進口陶瓷產品為52億泰銖(1泰銖=0.23人民幣),相當于人民10多億元人民幣。佛山外經貿局介紹,若正式立案,佛山絕大多數瓷出口泰國的企業將涉案,數量高達百余家,去年9月份至今年8月份,佛山出口泰國瓷磚產品金額約7000多萬美元,相當于4億多元人民幣。
應訴提醒:
填寫調查問卷時不能大意
預警會議主講人王磊提醒,企業應訴過程填寫調查問卷時不能大意,填好前期的調查問卷相當于奠定60%成功應訴的基礎,同時數據上要屬實經得起查,如果想在海外長期擁有市場,信息弄虛作假是行不通的,此前已有企業在調查中因數據不可靠而被視為不合作企業,成為征收最高懲罰性關稅的先例。
企業:
將積極準備應訴保住新興市場
“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以來,出口明顯下滑。”鷹牌陶瓷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相關負責人劉先生介紹,近三個月來,出口情況開始有所改善,現在又可能遇上新興市場的泰國要發起反傾銷調查,“目前每月出口泰國金額約30萬元,只占出口額的2~3個百分點,但作為新興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此次若有兩個海關稅則號涉案,涉案產品的范圍較大。昨日,有近百家陶瓷企業相關負責人參加預警會議。新明珠陶瓷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詢問應訴細則,若正式立案將會積極應訴保住這個市場。
鷹牌陶瓷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相關負責人劉先生表示,上次韓國對華陶瓷反傾銷案中,鷹牌陶瓷通過應訴拿到了最低稅率,“我們出口的瓷磚大約10美元一平方米,不存在傾銷的情況,而且我們有應訴的經驗,此次應訴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陶瓷生產企業涉案外,此次反傾銷案的一個明顯特點是進出口貿易公司涉案的比例較大,從與會企業的名單發現,有過半的涉案出口商是進出口貿易公司。
利好:
中國企業市場地位被承認對應訴有利
據了解,泰國陶瓷產業的開工率目前不到六成,其想通過反傾銷從而提高開工率。按以往經驗,此次反傾銷案正式立案只是時間問題。有消息稱,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司已確定了該案的三名調查官員,均為女士,其中一人負責財務和成本的調查,會流利漢語。
預警會議主講人、對海外反傾銷案有豐富應訴經驗的高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磊介紹,應訴反傾銷案包括兩個環節:首先單個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中的傾銷幅度的調查其次是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進行的無損害抗辯。
王磊說,雖然應訴無損害抗辯難度較大,但如果可以證明泰方目前陶瓷庫存增加、開工率下滑、利潤下降等情況,不是因為中國陶瓷產品出口沖擊導致的,即我國的產品出口未對其產品造成“損害”,或對其“損害”沒有直接聯系,也就是最終被裁定為“無損害”,所有出口企業都能避免被征收反傾銷稅。
王磊分析,相對于多數歐美等地區,泰國此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對出口企業應對也具備有利因素,最大利好就是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調查過程中在對比產品價格計算是否有傾銷時,不用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作為參考(具有不確定性),而是與國內的相同產品的價格對比,對企業應訴有利。